一场激烈的中超联赛以令人扼腕的方式落幕。成都蓉城队在长时间多打一人的优势局面下,非但未能拿下比赛,反而在最后时刻遭遇对手的致命一击。这场本该全取三分的比赛,最终演变为一场彻头彻尾的失利,将主教练徐正源的战术布置和球队的固有短板暴露无遗。
比赛进程完全出乎意料。对手被罚下一人后,场上局势并未向蓉城队倾斜。徐正源的临场调整显得迟缓而犹豫,未能及时将人数优势转化为场面上的压制力。换人时机与战术意图模糊,球队的进攻依旧依靠简单的边路传中,缺乏多变的套路和中路的有效渗透,使得对方的密集防守并未受到真正考验。
更致命的问题在于球队的进攻效率。整场比赛,蓉城队创造了数量可观的射门机会,但绝佳的得分良机寥寥无几。锋线球员把握机会能力不足的顽疾再次显现,临门一脚总是差之毫厘。整个进攻体系显得雷声大、雨点小,得势不得分,为最后的被绝杀埋下了伏笔。
久攻不下,必然带来心理上的焦躁和后防线的隐患。比赛末段,全队思想不统一,有的球员想全力进攻,有的则开始担心防守,阵型出现脱节。后防线注意力不集中的老问题在补时阶段被无限放大,一次致命的防守失误,便被对手抓住机会完成致命一击,所有领先优势顷刻间化为乌有。
这场失利,对徐正源指导而言是一次沉重的打击。他的赛前部署和临场指挥的成效被打上问号。过于单一的战术打法在对手铁桶阵前束手无策,如何破解密集防守,如何提升进攻效率,是他必须尽快解决的课题。对于志在更高目标的成都蓉城而言,这场比赛如同一盆冷水,清晰地照见了球队在战术多样性、进攻锐利度以及球员心理稳定性方面的巨大短板。若不能及时总结并做出有效改变,这样的“得不偿失”恐怕还会再次上演。